@ 法门寺与唐密的关系
  @ 地宫内部结构示意图
  @ 地宫文物
 
 
 
   
  您的位置:首 页 | 地宫与唐密
     
 
法门寺地宫与唐密关系
      所谓唐密曼荼罗,系指整个法门寺塔地宫内反映出来的具有唐密内涵的唐朝密教曼荼罗。       
    经考证,法门寺地宫修建的下限时间最迟不过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六六○),当时开元三大士还未来唐,印度纯密尚未传入中国,地宫自然不可能是按唐曼荼罗修建。但自纯密传入后,特别是唐懿、僖两宗皇帝在会昌法难后不久,迅即修复寺塔及地宫,并由大兴善寺、青龙寺的大阿闍黎如智慧轮、义真、海云等主持或参与,因而就原地宫建筑,按曼荼罗来布置,这是必然的。《志文碑》载:"以咸通十二年八月十九日
得舍利于旧隧道之西北角"。据此,则真身舍利在武宗会昌毁法,即公元八四四年之后二十七年,才在地宫旧隧道之西北角发现,接着三年之后,即"(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归安于塔下之石室",即公元八七四年,才安奉真身舍利于地宫。地宫虽然是原有的,但隧道却有新旧,如无新旧隧道,何来《志文碑》所云:"旧隧道"者。新旧隧道之别,可以留诸考古专家再行考证。但也说明,安奉真身舍利,虽用的是原地宫,但隧道仍有所改变,至少说明不是原封不动地用地宫,而是有所调整布置的。即是使用原地宫,那怕是原封不动,一成不变,但按密教"当相即道,当事而真"的妙理,完全可以在原地宫来结坛,布置曼荼罗。何况智慧轮等大阿闍黎都是创造性地发展密教的大阿闍黎,当然会"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地来结坛布曼,因此,可以说:
    一、整个地宫就是供养佛指舍利的大曼荼罗,佛指舍利就是三昧耶曼荼罗,供养佛指舍利的诸种法器、供养物及供养法就是法曼荼罗,
    如法供养即羯磨曼荼罗。
    二、地宫封闭一切布置陈设为一供养佛指舍利的坛城,即佛提舍利供养曼荼罗。后室四角的四阏伽瓶就是这个坛城的结界线口。
    三、地宫的大部分法器和供养物上面的图像就是唐密曼荼罗图像。
    本文所说唐密曼荼罗之研究,即以上述三者为范围而开展论述的。
    法门寺是唐王朝供养佛指舍利的坛场。供养舍利,无论从世间法说,还是从出世间法说,都是头等重大的佛事。印度自古即崇敬舍利并进行供养。据《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载,佛般涅槃后大众以香花、伎乐等供养其全身舍利。《大般若经》卷十〈法称品〉、《大悲经》卷二〈舍利品〉等均载有供养佛舍利之诸功德。在中国,素来盛行舍利崇拜,早在三国孙权之时,康僧会感得舍利,乃建舍利塔供养。之后历代所建之舍利塔、舍利殿极多。唐代七次迎请法门寺佛指舍利入宫供养,特别是密教舍利供养法的弘传,其后历代皆有供养舍利之举。瞻塔礼供,舍利法会、舍利忏法,至今不绝。在日本,初有司马达等感得舍利之事,继有鉴真、空海、圆行、圆仁等请来佛舍利,於唐招提寺、东寺、延历寺、法隆寺、药师寺、中尊寺等依年例而行舍利供养,称为舍利会、或舍利报恩会。在真言宗则为涅槃讲、罗汉讲、遗迹讲、舍利讲等四座讲式之一。真言宗於释迦佛入灭日(二月十五日)之前夜起,修四座法会,又作四座讲式。即(一)涅槃讲,对佛入灭之像,作最后之供养。(二)罗汉讲,赞叹十六阿罗汉受佛教敕而讲持遗法。(三)遗迹讲,对佛陀八相成道之遗迹恋慕之思。(四)舍利讲,赞颂佛遗身舍利之功德。真言宗以此四座法会充当涅槃会。
    法门寺地宫是供养佛指舍利的道场和坛场,唐咸通十五年(公元八七四)正月初四日地宫封闭前做过盛大的舍利供养法会,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一些遗迹。在发掘时曾发现一些文化迹象,例如地宫踏步及甬道地面铺撒铜钱二万五千余枚,这是封闭前的财供养。后室中部所置鎏金卧龟五足朵带银薰炉盖顶积有厚厚一层薰香的烟灰,这是封闭前修法燃香的遗痕。还有后室八重宝函二、三、四(从内到外)层内盛焦茶色液体(疑为香水)等等。地宫的壁面涂抹一层黑色涂料,这是修密法时用黑土涂坛之意。因地宫法坛是供养释迦佛指舍利的,释迦与金刚界北方不空成就佛为一体,在《金刚界七集》"北方不空成就佛"图下曾记:"私云,身色或黑色云"。盖五方五佛配五轮五色,北方在五佛中属不空成就佛,在五如来中属释迦如来,显色为黑。在五转中属入涅槃理,在识大中属前五识,在五智中属成所作智,在金刚界五部中羯磨部。《金刚界七集·业菩萨》图下记曰:"私云,《摄真实义经》云,大日成白色,阿閦成青色,宝生成黄色,阿弥陀成红色,今羯磨部五色成就时加黑色云云。不空成就五部总体也云云"。即可说明涂黑法义。也可旁证是在法会圆满地宫封闭之前即"今羯磨部五色成就时"涂上黑色的,即"加黑色也"。
    地宫不仅是供养佛指舍利的坛场,按照唐王朝的本愿,如《志文碑》所说:"想金之永闭,……知妙体之常存,……"是想作为永久性的坛城而建设的。所以它是按照唐朝帝王陵的建制,"归安於塔下之石室"。规格是极高的,亦如《志文碑》所说:"玉棺金箧,穷天上之世庄严;蝉蕈龙纹,极人间焕丽","叠六铢而斥映,积秘宝以相鲜"。但建法却是采用密教布坛的作法来修建布置的。
 
 
     
 
   
 

 

 
 
 

Copyright©2004 http://www.tangm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www.ineast.com